一堂“模拟创世”的沙盘课,点燃组织新质生产力引擎


  导语 | 从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的教室里出发,这场“火星创世实验”,正悄然在地球的企业土壤中,播种下一粒粒创新的火种。

  在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的一间教室里,一场以“火星创世”为背景的组织创新模拟推演,正悄然重塑40位能源企业管理者对创新的认知。  


  这是人合正道为某水电工程能源集团领导干部培训班(第一期)量身打造的《火星创世》组织创新商业化管理(沙盘)模拟课程。在此次沉浸式学习中,学员们从“建造一个新世界”的模拟任务出发,在模拟的创新价值链中连续决策、激烈交锋、深度复盘,完成了一场从思维到方法的组织创新淬炼。


· 从“火星创世”到组织创新:一场方法论的本土萃取

  “创新不是口号,而是可管理、可复制的系统工程。”这一理念贯穿课程始终。  

  人合正道课程研发负责人指出,《火星创世》的独特之处,在于其基于对中国企业标志性创新活动的深度萃取,聚焦“发明—转化—商业化”全链条,形成一套适配中国语境的组织创新方法论。  

  “我们把复杂的创新过程,拆解为可操作的决策阶段,让学员在模拟中体会资源分配、团队协作、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。”  

  课堂上,学员们分组扮演“火星创世团队”,从技术发明到商业化落地,必须在有限资源下做出连续决策:什么时候投入研发?如何判断市场需求?怎样整合外部资源?每一个选择都牵动最终成果。

· 沙盘之内:决策、碰撞、容错

  “勇于迈出第一步!”一位学员在复盘时感慨,“在模拟中,犹豫就意味着落后。现实中我们也常常困于‘过度规划’,而错失窗口期。”  

  另一组学员在“商业化”阶段遭遇挫折后反思:“需求是创新的落脚点。再超前的技术,如果不能匹配真实需求,就是空中楼阁。”  

  而在团队协作中,多位管理者提到:“激发每个人的创意,才能实现1+1>2。”沙盘中的角色分工与意见碰撞,让他们意识到——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任务,而是集体智慧的流动。

  课程中最受启发的环节之一是“试错机制”的建立。一位学员总结:“要会找规律,也要允许试错。早期用低成本快速验证,比追求一步到位更务实。”这正是组织创新中常被忽略的“容错文化”。 

· 沙盘之外:组织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启示

  这场模拟推演,映射的是企业如何构建“新质生产力”——一种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  

  “管理要分阶段:有序、有力、有效。”一位负责工程管理的学员结合自身经验谈到,“创新就像做工程,先规划、再攻坚、最后用成果说话。”  

  而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,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成为共识。多组学员在模拟中因资源分散而进度滞后,进而反思现实中的优先级决策:“时间与资金必须聚焦于价值高点。” 

  课程最后,讲师引导学员跳出内部视角:“要善于整合供应商、客户甚至国家资源,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。”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对“开放创新”提出的必然要求。


· 一场模拟,长期回响

  “这不是一场游戏,而是一面镜子。”一位参与培训的中层管理者表示,“我们在模拟里犯的错,几乎都是现实中可能重复的误区,而现在,我们带着方法论回去,可以大大降低现实工作中的损失。” 

  人合正道课程设计团队认为,模拟的本质是“安全地试错,高效地学习”,而《火星创世》通过高度凝练的创新价值链模拟,让管理者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体验创新全周期,实现“认知—行为—结果”的闭环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