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  言:

   凌晨 1:30,河北廊坊,万达学院教学楼306教室。

   灯还亮着,白板纸上密密麻麻贴着便利贴。我在最后一张纸上写下:

   “复盘不是追责,是让下一次比这一次更好。”

   这是我做复盘的第9 年。

   9年前,我还是全国园区的运营总,习惯用“拍桌子”解决问题;

   9年后,我是万达学院副院长,也是认证的复盘教练,习惯用“提问”解决问题。

   角色变了,但有一个动作始终没变——把“做过的事”再仔细过一遍。

   在万达学院,我同时带三个班:项目总班、商管总经理班、营销策划班。

   每一期,我都把复盘课放在最后一晚。

   学员们以为要“总结表彰”,结果我让他们先投票:

   “如果重来一次,哪三件事你一定不会再做?”

   灯光暗下来,便利贴飞起来,故事就长出来了。

   我把复盘的价值总结为三句话:

   1. 对业务:让成功从偶然变必然,让失败从教训变资产;

   2. 对团队:让个人经验变成组织智慧;

   3. 对自己:让每一次经历都长成能力。

   “复盘高手”不是天生的,而是练出来的——

   练流程、练提问、练倾听、练把复杂问题拆成可口小点心的能力。

   接下来三篇连载,记录的就是三场“现场教学”。

   我不是主角,我只是把学员带来的真实困境,用复盘工具重新梳理了一遍。

   真正的主角,是问题本身,是团队,是方法。



第一篇  一场“课堂作业”如何卖出 9700万


一、课堂偶遇:把“库存”带到课堂

2020年9 月 15 日,项目总班第3模块《高绩效团队》

课间,山东WH项目营销总老韩端着咖啡聊起来:

“李总,我们金街还剩2 亿库存,分销绑架,团队躺平,能不能当今天的案例?”

我点点头:“好,下午 2:00 用复盘流程过一遍,你们班子都一起参加”


二、流程:用 3 小时走完“四步复盘”

14:00-14:10 破冰

我让大家围成一圈,每人说一句“我最担心什么”。

销售主管小赵说:“我怕再降价,老业主闹。”

分销负责人小王说:“我怕佣金再涨,利润没了。”

我把两句话贴在白板最左侧:情绪墙。

14:10-14:30 回顾目标

我问:“当初定 18.5 亿指标时,客户画像是什么?”

老韩翻出 PPT:

“25-40 岁本地改善 + 年轻家庭,看重WD品牌与夜经济。”

我追问:“现在来看,这个目标仍然成立吗?”

副总老赵补刀:“成立,但客户不知道金街就是夜经济。”

14:30-15:00 结果评估

我把 9 月底数据拆成三张便利贴:

• 到访:周均 105 组(目标 200)

• 认筹:周均 4 组(目标 20)

• 分销占比:58%(目标<30%)

大家沉默。

15:00-15:40 原因分析

我用 5 Whys 连环问:

“为什么到访低?”

“因为分销不推商铺。”

“为什么不推?”

“因为佣金低,客户抗性大。”

“客户抗性大在哪?”

“看不到未来租金收益。”

“为什么看不到?”

“因为现场没有夜经济氛围。”

便利贴一路贴到墙根……

15:40-16:00 行动计划

我让每个人写一条“可控动作”,贴到“影响圈”:

• 商管:把前广场夜市档期固定为周三到周日,持续到开盘;

• 策划:做“虚拟租金盲盒”,扫码即抽“未来租金”;

•  HR:本周内启动销售“夜经济说辞”通关考核;

• 分销:佣金梯度改为“首 10 套 3 万,11-20 套 4 万”。

我最后只补充一句:“10月23日复盘回访,数据说话。”


三、回访:课堂作业变实战成果

10月23日晚,老韩发来一条 15 秒短视频:

夜市灯火通明,主持人喊“金街开街~”,观众扫码抽盲盒。

配文:“李总,3周认筹116,成交31套,回款9700万,分销占比降到12%。”

我笑着祝贺,随后我把视频转发到班级群,留言:“复盘只是把问题拆到最小可执行的单元,一个字,干就完了”。